“月亮粑粑,肚里坐个爹爹,爹爹出来买菜,肚里坐个奶奶,奶奶出来绣花,绣杂糍粑。”一首童谣《月亮粑粑》,将无数长沙人带入童年回忆。
过去的歌曲,过去的美食,寄托着亲人的爱,牵动着游子的心。相比于天南海北的人来说,长沙人似乎对“粑粑”情有独钟。尤其是糖油粑粑,这种备受欢迎的民间小吃,更是长沙人美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现如今,市面上打着老字号的糖油粑粑不尽其数,但真正地道的老长沙风味却十分难觅。现代化的工艺、市场化的经营,使得为数不多的老字号也逐渐变味,让人不得不感叹“最是人间留不住”。
但幸好,在长沙县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好呷街,还有一家小店依然保留着最初的风味,以独立姿态等待着人们去发掘、去保存。
遗落在民间的美食能手
长沙美食繁多,街头巷尾家家小吃尽是美味。多年来,只要看到糖油粑粑,李铁钢总是垂涎三尺,顾不上体面地要大快朵颐一番。
“我们小时候呀,不像现在有这么多品类复杂的小吃,能吃上一口糖油粑粑,是最幸福的事情。”李铁钢今年60岁,出生于长沙县安沙镇黄桥村。作为地道的老长沙人,说起糖油粑粑,他的话匣子一下就打开了。
长沙的糖油粑粑历史悠久,是长沙最早的小吃,堪称长沙的“古化石”,但后来逐渐被人淡忘。到1980年左右,长沙街头卖糖油粑粑的小店仍寥寥无几。
那一年,李铁钢首次进城务工,凭着勤恳扎实的态度,他成功拜师学徒,在机械维修方面揽得一门好手艺,师傅对他欣赏有加。闲暇时,他经常去师傅家各种帮忙,任劳任怨。
不仅如此,相隔不远的叔外公家,李铁钢也是常客。当时,叔外公在黄兴路道门口中河街附近摆小摊卖糖油粑粑,他只要得空就会去唠嗑几句,有意无意之间,瞅上一眼糖油粑粑的制作方法。
糯米球边炸要边压瘪、注意用小火煎炸、锅内的粑粑须时刻翻动不能停……客人不多时,李铁钢十分留心叔外公的操作,生意旺的时候,他就亲自上去搭把手。
“陆陆续续帮忙近5、6年呢。”李铁钢说,正是如此,他才得以习得制作糖油粑粑的手艺。糖油粑粑,也成了此后他嘴边时常念叨的牵挂。
不过,作为一名机械工,李铁钢不忘本业。维修房屋也好,处理污水设备也罢,多年来,每接下一个活儿,他定要兢兢业业、按质按量完成。然而,随着年龄增长,他的身体撑不住了,于是,他决定另谋出路。
2016年,机缘巧合之下,他带着亲戚来到离家仅10分钟路程的双河村游玩。“听说这边打造生态艺术小镇,还有亲子主题乐园,一来发现热闹极了。”此时,浔龙河好呷街已基本成型,武冈香干、邵阳猪血丸子、益阳擂茶等各种美食店铺竞相等待开业。
“这是一片热土,散落在三湘四水的地方特色小吃和民间美食高手都在这里聚集。”显然,等李铁钢发现商机的时候,已经与成为第一批“美食创客”失之交臂。
浔龙河好呷街对美食品质的把控非常严格,按照打造“土食材、土器具、土工艺”“三土”美食的定位,每种小吃只允许一家进驻。“这样就要求做出用心的产品,”李铁钢第一时间想到了糖油粑粑。
经过激烈筛选,2016年5月,“老李家”糖油粑粑正式开门纳客。李铁钢怎么也没想到,仅第一年,他的小店成功实现10万元以上收入。
真材实料还原老长沙味
两口大铁锅,一双布满皱纹的手,将捏好的白色糯米团下锅、压扁、滋滋作响,浮起、出锅、沥油、装碗一气呵成。用多少料、烧多大的火、放多少糖、炸多久,一切都在李铁钢的掌控中。
一个个扁圆的白色粑粑,被烧旺的清油完全覆盖,随着高温和糖色的融入,慢慢变色。熬到最后,它们像个吹胀气的小气球,一个个浮在油面上,穿上金色的外衣。
就像江湖分派系一样,长沙的糖油粑粑分为两个最具代表性的派系,说到这里,李铁钢滔滔不绝:“一种是外焦里嫩,出锅冷却后有一层较硬的外壳,费牙劲又容易塞牙缝;另一种则是外柔里嫩,表面光亮,一口咬下去,软得能粘住嘴巴。”
“老李家”的糖油粑粑,都是采用上好的油、米、糖制作而成。“菜籽油的渗透力是所有油中最好的,渗透力强,糖油粑粑才香;米则是糯米,但同样是糯米,有的适合做甜酒,有的适合做糖油粑粑,要懂得识别才行;糖就是市面上质量较好的片糖。”李铁钢坚持,做生意,首先要用真材实料。
“要保证糖油粑粑的新鲜与口感,在某些适当的时候,也应该尝试改变。”李铁钢的记忆里,叔外公炸出来的糖油粑粑表面,并没有那一层硬壳。为了还原糖油粑粑本身的特色,他将白砂糖按一定比例兑水,形成糖汁,在烧锅之前与油共同倒入,这样炸出来的糖油粑粑既酥脆软糯,又不会粘牙。
在吃过“老李家”糖油粑粑的游客中,不少地道的老长沙人都啧啧称赞:“口齿生津,食欲膨胀,这简直就是记忆中的老长沙味道!”
新时代下,长沙的传统小吃广泛流传,不幸的是,越来越普遍的机械化工艺流程,破坏了传统小吃的口味和品质。“现在卖糖油粑粑的店子很多,但坚持老工艺的却不多了。”李铁钢希望,在浔龙河好呷街上,保留下最地道的老长沙口味,和一个时代的记忆。
在长沙,凡是热爱生活、懂得享受吃的乐趣之人,都有吃糖油粑粑的美妙感受,都对那一个黄嫩嫩、香喷喷的糖油粑粑有着特殊感情,李铁钢更是如此。
“我会继续努力经营我的小店,争取把它做成浔龙河的品牌,乃至老长沙的品牌。”对于未来,已近耳顺之年的李铁钢,仍然充满期待。